教学动态

教学动态

当前位置: 首页 -> 正文

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举办“石家庄天文台的智能化建设”教学沙龙

信息来源: 发布日期:2025-04-23

4月21日,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在三教C115教室举办了“石家庄天文台的智能化建设”为主题的教学沙龙。本次活动由人工智能系教师、石家庄天文台创始人兼台长胡良老师主讲,现场围绕“人工智能+天文观测”的创新应用展开了深度交流。

一、跨界分享:从天文科普到智能技术的全链条展示

胡老师以石家庄天文台的建设历程为切入点,通过图文并茂的演示,生动呈现了从选址论证、设备调试到科研成果产出的完整脉络。他特别强调,天文台不仅是科研平台,更是科普教育阵地。天文知识环节,他带领老师们识别猎户座、天鹅座等典型星座和牛郎、织女、天狼等著名恒星,解析北极星定位原理,天文望远镜的工作原理,让深奥的天文知识变得通俗易懂。

在技术分享环节,胡老师重点介绍了天文台智能化改造的核心突破:基于物联网的远程观测控制系统,可实现望远镜自动追踪天体轨迹并拍摄;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和图像处理技术,实现高可靠性、低成本的云量监测;依托云计算的天文数据交换平台,已累计存储超10TB的观测数据,为变星研究、小行星监测等科研项目提供强大支撑。

二、思维碰撞:人工智能与天文观测的深度融合

天文台已初步将AI模型应用于云量监测、图像降噪、全天候无人值守安防布控等应用场景。互动环节中,教师们围绕“天文观测中的AI赋能”,针对天文摄影智能化系统、空间站和卫星的自动跟踪、流星监测和光谱分析、天文台异常处置等话题,展开了热烈讨论。

三、未来展望:构建“智能天文” 学科交叉新生态

天文台已产出毕业设计、视频教程、SCI论文等学术科研成果。未来,石家庄天文台拟开展以下三项工作:

1. 深入产学研结合,为人工智能系和学院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,为学生提供科研新赛道。

2. 搭建“天文大数据分享平台”,吸引校内外更多学科团队参与研究。

3. 策划“AI观星季”系列科普活动,向师生和公众传播科学精神。

图1 教学沙龙

图2 老师积极互动

图3 石家庄天文台作品——大蒜星云